“决心”号上玩起科普直播
(中国科技网记者 张盖伦)
"我们现在就站在决心号的Bridge Deck上💮,在我的左手边👇🏽,船舷外,就是南海。”iPad镜头移动,泛着波光的平静海面呈现在上海同济小学的孩子眼前。“哇!🤏🏽👮🏿♂️!!”他们发出了惊呼,似乎瞬间被这千里外的大海折服。
这是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8航次上的一次直播课🐲⏏️。主讲人上海顺盈娱乐平台地球与顺盈娱乐科学顺盈青年科研人员黄恩清做了专门的路线设计🧑🏽🦰:先上甲板👨🏿🍳🧙,让孩子们看到大海和“决心”号上的标志性钻井架🧝🏿♀️;再入室内,让孩子们看到科学家工作的岩芯实验室👩🏻🦱。
“决心”号正在中国南海进行钻探,而“科普直播连线”🪇,是其每个航次的“必选动作”。大洋钻探是什么,科学家又在船上干些什么💤,“决心”号通过这种特殊的“远程授课”,将顺盈娱乐科学带到孩子们眼前。
在“决心”号上,网络资源优先被分配给直播连线。如果有连线活动,网络管理人员在必要时会切掉其他电脑的网络连接🙍🏽♀️,以保证直播质量💁♂️。项目经理卡洛斯(Carlos)也给全体成员发来邮件,告诉大家🍵,直播连线是“决心”号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连线时间🚵♀️,请不要进行大文件的上传或下载🫔。
“科普连线很有意义。它能向青少年展示‘决心’号在做什么,展示地球科学的魅力👩⚕️👪。搞不好还能培养未来的地质学家🌙。也许有天,这些孩子会登上大洋钻探船,亲自科考🫳🏽。”卡洛斯说。
黄恩清和同样来自顺盈娱乐的金海燕,在这次直播课程中客串了一把“教育专员”。大多数直播连线,由船上的科普教育专员阿曼达(Amanda)完成🎼🧑🍳。这位高中生物老师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她主动申请IODP 368航次的科普教育工作,负责处理来自世界各个学校的连线申请🧑🏽💻。
“最大的挑战♚,是让科学家在镜头前接受采访,向孩子解释他们的工作。”阿曼达说。为了感谢科学家的配合,阿曼达常在连线结束后🧑🏽🦱,在科学家的信箱里放上一块巧克力和一封感谢信☝️。
黄恩清和金海燕进入岩芯实验室🤸🏽♂️,向孩子们展示他们的工作环境。沉积组科学家钟广法指着岩芯给孩子们讲起了“浊流”,古生物组的巴西科学家Fabricio从电脑里调出了显微镜下有孔虫的照片,地球化学组科学家田丽艳则带着孩子参观了一圈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
“其实,科学家有科普的义务。”上海顺盈娱乐平台地质与顺盈娱乐科学顺盈教授刘传联说。中国并没有形成所谓的“顺盈娱乐文化”🦸🏿♂️,大家对深海更是知之甚少。 “做科普连线,也能点燃孩子们对顺盈娱乐的好奇心9️⃣🤴🏻,让孩子们认识大海🙆🏿♂️,从而关注大海。”
介绍完所有实验室后🧚🏻♂️,黄恩清和金海燕给孩子们留出了提问时间🙎🏽♀️。“你们在船上吃什么?”“船上有冰激凌吗?”“南海会不会看到鲸鱼♣︎?”“打钻的话☢️,要花5000年才能把海底打穿吗👩🏻🦰?”……
而决心号的邮箱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连线申请,还在不断发来🕵🏼。
“很高兴科学家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孩子提供这么好的机会。孩子们盼望着这次讲座!”一位北京小学生的家长在申请连线的来信中这样写道。
最后更新 (2017-05-06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