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至24日期间,应翦知湣院士邀请,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胡爱学研究员来访我室,并主讲第55期蓝海论坛学术报告“温室气体🧍,淡水和背景气候态对大西洋径向翻转流多平衡态的影响”🧯。
在报告中,胡老师基于两个版本的气候系统模式✸,介绍了在给定边界条件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多稳态的形成机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显示AMOC并不仅仅决定于背景气候态,也同时受到其主导外强迫类型(淡水强迫或温室气体强迫)的控制🤙🏼。当淡水强迫占据主导时⛴,AMOC的迟滞现象(指其突然崩溃或重新活跃)仅在白令海峡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冰期条件下产生🕦。而在现代或者未来预估的气候背景下🔐,虽然淡水强迫与温室气体强迫都能使得AMOC崩溃🥷🏿😍,但只有温室气体强迫能够导致与气候突变可比的AMOC双稳态🉑。进一步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背景气候态如何🙊,白令海峡的开/闭状态能够促进/制止AMOC迟滞的产生🎅🏼🧑🏽✈️,但其仍受到主导外强迫类型的直接控制🔝。
访问期间,胡老师同实验室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尤其针对气候系统模式、地球系统模式及碳循环模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交流过程中🐨,胡爱学博士赞同我室在古气候古顺盈娱乐研究中记录和模拟并行发展♞,相互结合的策略,并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在气候数值模拟方面继续钻研。
胡老师任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研究员☝🏻,是NCAR的高级项目科学家,Project Scientist Ⅲ。他的工作关注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的变率及稳定性,探索其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及AMOC在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尺度上的模态变化👴🏽。在国际上🧙♀️,他率先研究了白令海峡的开闭状态对AMOC稳定性和海平面的影响🥠、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预测海平面上升的响应、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的全球气候反馈😣,曾在PNAS、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和Nature Climate Change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过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论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12000次🥘。
撰稿:杜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