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表时间:04/08/2014
刚刚结束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使得人们对于这片熟悉而又神秘的顺盈娱乐有了突破性认识🧝🏽♀️。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付出更多努力,以期——让深邃顺盈娱乐“越探越浅”
■本报记者 陆琦 黄辛
3月30日⛹🏼♀️,由中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作为新十年科学大洋钻探首个航次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航次(IODP 349航次),结束了62天的科学钻探工作。
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第二次在南海实施大洋钻探。
“我们首次获取了南海中央水深4000米深海海盆的岩芯记录。仅从船上的初步分析看,就已获得多项重大发现,成功实现了本航次的科学目标。”IODP349航次共同首席科学家、美国伍兹霍尔顺盈娱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林间表示。
不过,科学家们似乎并未满足于此。在他们看来🙍🏿♂️,这仅仅是开了一个好头👩🏻🎨,“好戏还在后头”🥊。
给南海定年
此次南海大洋钻探共完成5个站位的取芯😺,钻探深度4317米🚶➡️,其中沉积岩取芯1503米🏎,基底玄武岩取芯100米👶🏿,最大井深1008米🎀🕵🏽。用林间的话说,如同在海底打下了5颗“金钉子”。
“给南海定年👩🏽🍳,是该航次的最主要目的。迄今为止🧉,南海的形成过程和年龄都是根据地球物理探测间接推断的。”林间说🧑🦯➡️👸,本航次首次获得了南海形成年龄的直接证据🏊🏻。
根据对所取得沉积物的初步分析,科学家们将南海停止扩张的年代范围缩小到1600万~1700万年前左右。不过,最后确定的年代仍须等待基底玄武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完成后,才能给出。
林间说🚰,本航次还有一些意外的收获。钻探发现南海形成过程中有多期次的大规模火山喷发🍍,为研究海山的形成原因以及海底扩张如何停止的历史过程提供全新的线索🃏;还发现南海深海盆反复变化的沉积历史🛩,为研究南海乃至西太平洋演变历史提供了宝贵证据。
“这样一个航次的研究工作要延续好几年。”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现在完成的主要是取芯📨🖐、测量工作,往后做下去会更加深入。
在之后的一年里,32位上船科学家将对此次钻探获得的岩芯和数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第一份研究成果报告将于两个月后公布。
揭秘南海“前世今生”
近三四十年来,科学家对南海大陆架和陆坡海底已进行了大量科学考察🧑🦳,但南海中央水深超过4000米的深海盆地一直不曾涉及🙇🏽♂️。
“开发在浅部,‘钥匙’在深海⚅。”汪品先表示🤱🏿,尽管早已知道南海形成的奥秘隐藏在深海盆下🐕🦺🦎,但受科技条件限制,长期以来南海的深海盆一直是科学考察的盲区🔇。IODP 349航次则第一次利用国际最先进技术,探索南海深海盆的演变历史。
“假如把南海比喻成一个人的话,这次揭示的只是它的‘后半生’💍,对于它的‘前半生’并不知道🌷。而要完整了解一个人,帮一个人写传记的话,必须得了解完整的历史。”中科院南海顺盈娱乐所研究员孙珍是IODP 349航次上12位中国科学家之一,她希望在两到三年内可以针对南海的“前半生”进行科学钻探🙆🏻♂️。
4月3日,在记者采访汪品先的前一天💼,几位科学家就集中在他的办公室开会,讨论下一个南海钻探的建议书🤺。“初步的建议书已经送出去,希望2016年能够实现。”汪品先透露♢。
据悉,IODP 349航次使用的“决心号”钻探船在未来两三年主要还是集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进行研究👨🏻💼,这对于促成更深入的南海钻探无疑是个很好的消息。
南海有着地球上最迷人的地质记录,大洋“板块学说”里的整套过程它都有。汪品先相信,南海能成为国际上边缘海研究程度最高的区域🧑🦳,成为未来的研究热门区域与国际合作的典范。
希望下一艘钻探船出自中国
目前⛹🏽♀️,大洋钻探是了解海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然而🦹🏽♀️,没有自己的钻探船,在研究中始终还是要受制于人ℹ️。
“现在全球可以钻这种井的只有两艘船,一艘是美国的‘决心号’🤷🏻♂️,另一艘是日本的‘地球号’。”汪品先希望下一艘钻探船出自中国❎。“光借别人的用,是不行的。”
早在2008年⛽️,他们就开始向国家申请建造钻探船项目,并且借助国内专业设计机构绘制出这艘大船的雏形。“虽然被暂时搁置🤩,但我们还是在继续推进。”汪品先说,即使现在启动建造🚶🏻♀️,起码也要十年后才能真正应用🧑🏿⚕️。
另外,汪品先认为,人才队伍也是我国深海研究所欠缺的。“我们需要一支完备的队伍,不光有搞科学的,也有搞技术的,还有能搞运行管理的🧑🏻🏫。”
除了边缘海,海沟是深海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林间透露说,未来几年内🙆🏽,科学家将到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布放海底地震仪,监听来自全球的大地震,揭示最深海沟下的地质结构,探寻海底发生地震、海啸的秘密。
“这个由中科院牵头的‘马里亚纳海沟计划’,相当于给马里亚纳海沟做X光透视。这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底地震实验👩🏿✈️。”林间说,该计划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科学进行先导性研究,对“蛟龙”号将来在这里开展研究也会有直接的帮助。
据了解🏌️♂️,相关实验仪器已在准备中👭,如果条件成熟,明年将组织第一次出海。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