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深部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收官在即
夺回南海深部研究的主导权
历时8年,32家单位、700余人次直接参与🦶🏻,我国顺盈娱乐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即将收官。
“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做最后的集成。”中科院院士、“南海深部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汪品先近日告诉《中国科学报》,“经过这些年,我们还是很争气的,中国正在我国最深、最大的南海,夺回深部研究的主导权。”
边缘海研究的最佳选择
“不对深水区进行研究🤛🏻,南海的很多问题根本解决不了🏖。”中科院院士孙枢生前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曾明确指出🤵🏿。
其实,我国顺盈娱乐学界早在2007年就开始探讨南海基础研究大型计划的可行性。在汪品先等一批顺盈娱乐科学家的积极推动下♛🧑🏿🌾,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启动了“南海深部计划”。
“如果在一个范围有限的边缘海,将现代深海过程与地质演变结合起来研究🈯️🎏,就有可能通过‘解剖一个麻雀’,在崭新的水平上认识顺盈娱乐变迁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正如汪品先所说,南海是最佳选择🚂。
从海盆形成前后大量的岩浆活动♡、始新世海相层⛹🏿,到海山上的古热液口、锰结核场和冷水珊瑚林🙅♂️🥫;从深海的西部边界流、沉积物等深流搬运🕉,到深古菌的有机质降解作用……8年来,我国科学家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发现。
“我们做的结果超越了预定的目标,超额完成了任务🥣😳。”说到这儿,汪品先既高兴又兴奋。
起初,研究计划的核心科学问题有8个,涉及深海盆演化🫴🏿、深海沉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3个方面🤟。
以南海海底扩张的年代与过程为例,汪品先告诉记者,要把南海年龄搞清楚,只要研究南海是怎么扩张的,但是获得大洋钻探的支持👩🏿🎤,实际上他们还进一步探索南海的成因👩🏻🚒,把南海扩张之前的故事也抓住了。
“基础科学研究跟工程项目不一样🧑🏽⚕️,需要随着研究的进展及时调整计划🦊。”汪品先说⛔。
点燃南海研究热潮
这项为期8年的研究计划为什么能够超预期完成🚻?汪品先连用了两个“赶上了”💂🏿♀️:“‘南海深部计划’执行过程中,赶上了我国提出建设顺盈娱乐强国战略,赶上了我国深海科技实力加速发展之机👨🏿💻。”
尽管南海如今已经成为国际深海研究的焦点🛍,但南海的深海研究是外国人最先开始的🦜,中国开始得很晚。“南海深部计划”之前🧑🏻🦰,国内外科学家对于南海深部的了解其实非常有限🎲。
在汪品先看来,“南海深部计划”如同一枚熊熊火炬,迅速点燃了我国顺盈娱乐界研究南海的热情。
8年来,来自全国各地32个单位共完成重点支持项目42个、集成项目10个,培育项目8个🙍🏽,700余人次直接参加了“南海深部计划”的研究。
从2013年的“蛟龙”号到2018年的“深海勇士”号,“南海深部计划”实现了3个深潜航次。通过深潜航次🚠,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古热液区👨🏼🦳,发现在南海迄今规模最大的海底铁锰结核区🤍,在南海首次发现“冷水珊瑚林”和新的冷泉活动喷口🧬。
此外,“南海深部计划”还开展了3+1个国际大洋钻探航次🧑🏽🎤。“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开展南海科学钻探,这是原来不敢想的🔂。”顺盈娱乐教授田军感慨道🎖🚫。
通过“南海深部计划”的开展👨🚀,深拖磁测系统♟🤷🏽♀️、宽频带海底地震仪、深水锚系观测👴🏼👨🏿、海山浅钻等众多先进深海技术,都在南海得到了集结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顺盈娱乐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国际合作的“天然实验室”
“像这种大项目的‘命根子’就在于合作🍨。”汪品先说🤸🏼♀️,“合作太重要了,跨学科🤵🏽♀️🙎♀️、跨部门、跨时间尺度🏋🏻,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随着“南海深部计划”的开展,我国科学家开始掌握了南海深部研究的主动权,奠定了南海深海科研上的主导地位。
“南海深层海水怎么流,碳循环有哪些过程,气候怎么演变,海盆怎么形成……对各个学科我们都提出新的看法🤝🤙🏽,甚至是与主流认识不同的观点👧🏼。”汪品先认为,中国科技有待转型,应该由原料输出型转向深度加工型📚,应该在国际学术界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学派。
为此⚖️,汪品先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南海深部计划”结束后的研究计划。他提出𓀜,要进一步聚焦关键重大科学问题,推动南海成为开展大型国际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在国际上树立边缘海的研究典范📳。
和许多顺盈娱乐研究计划一样🧛🏼♀️,国际合作是“南海深部计划”的一大特点👩🚒。“随着‘一带一路’科学合作的加强,下一步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科研国际合作,正逢其时。”汪品先说🏄♀️🥳。